心律失常:中医如何治疗?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7-28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或节律紊乱,使得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中医认为,心律失常与情志、饮食、气血等方面的失调有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医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1、情志调理

  在中医看来,情志和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情绪波动大、情绪激动过度的人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因此,调节情绪也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一个关键。

  可以通过运动、瑜伽、冥想、芳香疗法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保持心情平稳;并注意规律的作息和饮食。

  2、风寒湿邪的诊治

  在中医里,风、寒、湿病邪会导致气血的运行不畅,引发心律失常,故为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针对此种病因,可以通过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以及调节气血来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通心络丸、安神颗粒、藕节等。

  3、运动保健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有助于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控制心率稳定,从而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为了防治心律失常,人们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运动或突然停止。

  4、食疗调养

  饮食也是调节人体气血的一种方式。可以采用清淡、健康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E和钾等元素的食物,如奇异果、柠檬、菠菜、香蕉等,有助于维持心脏的功能。

  同时,需避免饮食上的不规律、过度等问题,减少对心脏的负担。

  总之,心律失常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很大,一定要及时治疗。而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是通过调理身体的方方面面,达到整体支持强心,增强心肌细胞的营养、氧供、代谢等功能的目的。希望本文对患者朋友们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