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失眠类型与辨证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7-26

  失眠是指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或持续睡眠时间较短而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据统计,我国失眠患者数量达到了2亿人以上。中医理论认为,失眠与脏腑、经络、气血等多个方面相关,因此在治疗上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首先是肝气郁滞型。多因情志不畅,思虑过度等引起。常见主诊症状为入睡困难、易惊、梦多,伴有胸胁胀痛、胁肋部有胀闷感等,舌苔薄白,脉弦。治疗上可选用四逆散或逍遥丸清热除烦,平肝疏肝气。

  其次是心脾两虚型。多因忧虑委琐,脾胃功能失调,气虚血弱等引起。常见主诊症状是早醒难以再入睡,思虑过度,易疲乏,食欲不振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上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归脾丸益气养血,健脾益心,以达到安神养心的功效。

  再次是肾阴亏虚型。多因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当,肾阴耗损而引起。常见主诊症状为失眠多梦、精神不振、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等,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疗上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和玄参麦冬汤养阴润燥,以滋补肾阴为治疗原则。

  最后是特发性慢性失眠型。多因慢性失眠病史长、病因不明等因素造成。常见主诊症状为失眠多梦、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等,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细。治疗上可选用香附消肝丸和天王补心丸调理脏气,改善失眠情况。

  总之,失眠症状虽然普遍,但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应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辨证施治,有效防止药物滥用。同时,生活规律、养生保健、心理调整等也是预防、治疗失眠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