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怎么办?中医告诉你五种类型对应穴位,让你轻松酣睡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7-17

  失眠是目前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人受到失眠的困扰。中医认为,失眠的形成和人的身体疲劳,情绪不稳定,脑神经活动紊乱等因素有关。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穴位疗法是中医推崇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此,我们分享中医的五种失眠类型及其相应的穴位疗法。

  第一种类型:肝失眠

  肝失眠主要表现为情绪波动,易激动,思维多动,常常感到低落,神经质等。这种失眠类型可以选择刺激太冲、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来治疗。

  太冲穴位位于足背部,每侧香肩齐,足指背横纹最高点凹陷处。太冲穴对肝气的调理和平衡有重要作用,刺激太冲穴可以使肝气得以疏泄,调和气血,有助于改善肝失眠的情况。

  足三里穴位位于膝盖外侧突出部分的下方三横指,轻轻按压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肝经的烦躁。

  阴陵泉穴位位于足底第二、三跖骨关节之间,有助于宣泄情绪,缓解烦躁情绪,促进睡眠。

  第二种类型:心失眠

  心失眠主要表现为心悸、恶心、心烦易怒等症状,常伴随着头晕、耳鸣等。刺激内关、神门等穴位可以改善心失眠的症状。

  内关穴位位于手腕横纹根部,手指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凹陷处。刺激内关穴能够安神定志,缓解心境。心态平和,便于入睡。

  神门穴位位于头后部正中线,第一枕骨棱上凹陷处。刺激神门穴有助于平衡心脏神经,缓解心因性失眠的症状。

  第三种类型:脾失眠

  脾失眠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胃肠不适等症状,这种失眠类型可以选择刺激足三阴、太白等穴位来治疗。

  足三阴穴位位于足踝骨内侧下方,往上寻则有秉风穴、太溪穴,足三阴穴有助于补益脾胃、调理气血、提高睡眠质量。

  太白穴位位于手腕横向纹直上约四指处,太白穴通脾,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和补血养神的作用,能够改善失眠。

  第四种类型:肾失眠

  肾失眠主要表现为气短、脉弱、易感冒等症状,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刺激涌泉、太溪等穴位可以改善肾失眠的症状。

  涌泉穴位位于脚背部第一跖骨结合处,具有固本培元,补益肾气的作用,对于肾失眠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

  太溪穴位位于脚踝骨后,往上推约两横指的凹陷处,刺激太溪穴呼吸顺畅,精神亢奋,能够促进睡眠。

  第五种类型:痰湿失眠

  痰湿失眠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咳嗽等症状,特别是容易打鼾的人群,刺激足三阳、风池等穴位可以改善痰湿失眠的症状。

  足三阳穴位位于足外侧第四跖骨结合处,对于痰湿失眠的人群特别有效,有利于改善呼吸和促进代谢的作用。

  风池穴位位于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两侧肌肉较低处。刺激风池穴不仅对于痰湿失眠有功效,还能够改善颈部疲劳、头痛等症状。

  结语:

  失眠虽然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但是只要掌握一些小妙招,就能够轻松应对。以上罗列的穴位疗法,可以帮助各位改善失眠问题,当然也不能忽视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和心态,饮食上要适当饮食,保证睡眠时间和环境,从而达到睡眠质量的提升。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