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的生长发育障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身高矮小严重超出同龄人的范畴,同时伴随着外貌略显婴儿化、智力正常等特点。那么,矮小症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呢?遗传与其发病有何关联?本篇文章尝试通过中医角度的解析,给大家答题。
矮小症的分类与病因
在中医中,矮小症可分为先天性矮小症和后天性矮小症两类。
先天性矮小症即先天代谢障碍性矮小症,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疾病状态,造成矮小症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等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二是胚胎期和婴幼儿期养护出现问题而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为了避免低体重,孕妇在孕期和哺乳期应注意补钙、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食物,控制孕期糖尿病、产前高血压、胎儿窘迫等情况。
后天性矮小症则指在出生后,由于营养不良、疾病侵袭、环境污染、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身高远低于正常水平的症状。
矮小症遗传的规律
矮小症是否遗传,究竟是遗传基因起了主导作用,还是受环境影响呢?我们来一一道来。
首先,先天性矮小症的遗传因素比较明显。如果父母中有一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就可能会抑制胚胎生长发育,导致宝宝体型过小或矮小症。例如遗传的胎儿缺氧、胎盘功能异常等,都可能对儿童身高产生影响。
但是,只有遗传的因素并不足以导致矮小症的发生,多数需要与病因、环境、饮食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另外,还需要考虑一些更加细节的因素,例如孕期是否吸烟、喝酒、吃药等,这些都会对宝宝身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结
遗传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孩子的未来长成发展是有客观影响的。虽然矮小症确实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关键因素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如果孕期和哺乳期的孕妇得到科学的管理,同时在后期严格保护婴幼儿的生活环境和营养,能有效降低矮小症的发生率。再加上在儿童期,要尽量让孩子接触阳光,进行运动锻炼,学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适方法,才有助于孩子的身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