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水平是人体能量机能的关键指标,在日常生活中,低血糖也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机体的餐后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过度的葡萄糖消耗和吸收,过多的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严重,使人体过早进入不良健康状态,症状简单却影响身体健康。在中医理论中,低血糖之症称为“饥饿症”。
低血糖情况下,大脑、肌肉、内脏的代谢过程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脑部缺氧、头晕、视物模糊、意识混乱等。另外,低血糖还会引发全身不适,如强烈的饥饿感、虚弱、发抖、出汗、心律不齐等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症状,比如昏迷、癫痫等。低血糖也是继发于某些疾病的症状,如糖尿病、各种肝病、肾病等,及于低热量膳食中餐或者空腹期过久、或运动过剧烈过程中产生。
中医认为,低血糖反映了脾胃失调,内分泌失调,肝肾虚损等中医病机。情志不调、偏食失节、经常熬夜都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汗液、精华等大量的气血损耗,由此也可导致低血糖的产生。方式上,用食疗疗法、通过滋补脾胃、调理肝肾、改善生活习惯等中医方法来预防和治疗低血糖。
因此,低血糖的发生和危害不容小觑,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过度运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节药物剂量,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状态。
结语:低血糖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代谢性疾病,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调、饮食失节、缺乏锻炼等是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应根据中医保健原则,积极预防和治疗。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让我们的身体远离低血糖的危害,保证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