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 中医解读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10-12

  高血压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加,也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全球高血压联盟制定的2018年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血压值≥140/90mmHg,而其严重程度则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个等级。

  1. 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此等级的高血压属于早期阶段,尚未引起其他明显的症状,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2. 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此等级的高血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如头晕、耳鸣、头痛等,同时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

  3. 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此等级的高血压已经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容易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为了能更准确地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风险程度,针对高血压分级后的患者又出现了危险分层概念。这一概念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吸烟史、血糖、胆固醇等因素,将其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层次。依照危险层次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那么,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又是怎样的呢?据中医理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恶心”三类病症的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的产生是由于肝气郁结、肾阴不足、痰湿内盛等原因导致的。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疏肝理气: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缓解情绪压力,舒缓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降低肝气郁结的情况。

  2. 调节肾精:通过中药调养肾气,补充精血,抵抗衰老,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缓解肾阴不足的状态。

  3. 利水消肿:采用中药调节体液代谢,利尿消肿,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

  总的来说,中医起着很好的调节、协调和调整作用,能够有效的帮助高血压患者提高自身的治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轻微和中度高血压的患者,针对性的中医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值得推广。当然,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医嘱,避免自我盲目行动,更好地保障身体健康。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