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能异常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而当血糖一直高于正常值时,容易导致肾脏损伤,最终形成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以糖尿病为基础、肾脏受累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糖尿病导致肾病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血糖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值,对肾脏造成了损害。肾脏的小球滤过膜是由血管和肾小球上皮细胞组成的,而高血糖会使这些皮细胞进行生化变化,损伤滤过膜,使其通透性下降,从而导致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大量泄漏出去。
2. 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另一个常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不仅增加了肾脏的过滤压力,还使肾脏动脉硬化,导致肾脏血管狭窄、肾小球萎缩、肾小管受损等。这些影响最终导致了肾脏的功能下降,甚至失去作用。
3. 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糖尿病肾病的另一常见病因。长期高尿酸血症会引起尿酸晶体的形成,产生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小球硬化。
4. 糖基化修饰:高血糖水平下,糖分子可与一些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基化修饰产物。这些糖基化修饰产物可以影响一些重要的肾脏细胞的功能,引起肾小管积水,导致肾脏功能下降。
针对以上多方面因素,中医和西医均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注重调理全身气机,以调整肾脏功能,促进体内阴阳平衡为主。而西医则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压和合理用药为主,同时对有肾脏受累的患者,应当进行肾脏支持治疗,否则病情容易发展成肾衰。
总之,糖尿病的高发率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关键在于控制血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若已经罹患糖尿病和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关键的。多掌握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健康管控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