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肾病发生?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8-1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引起各种并发症。其中,肾病是一种最常见且影响最大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损害和进行性肾脏病变,其中尿蛋白排泄率增加是肾病的突出表现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为什么会患上肾病,我们需要了解糖尿病与肾脏的关系。肾脏是排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对血液进行过滤来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液体,并保留有用的物质。然而,如果糖尿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它会严重影响肾脏的功能。

  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肿胀、坏死和黏液沉积,损伤了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同时,高血糖下,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受到损伤,导致其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这些病变导致肾脏过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有毒物质及代谢废物无法排出体外,从而造成肾小球损伤和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坏,尤其是高尿蛋白。

  尿蛋白的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典型表现。尿蛋白是肾脏在正常情况下不该排出的物质,是血液中修复和生长所需的蛋白质。但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肾病会损坏肾脏中的细胞和肾小球壁,使得蛋白质从血液中泄漏到尿液中。如果不及时将尿蛋白减少或清除,就会造成肾功能障碍和肾疾病的发生。因此,尿蛋白的测量是检查肾病的重要指标,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也离不开检测尿蛋白的含量。

  除了血糖的控制,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还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方面入手,促进身体健康。此外,传统中医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疗效。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由气阴两虚、肾阴精亏所致。通过制定个人化的中药方剂、针灸、艾灸等手段,可以调整体内代谢和内分泌平衡,提高肾脏功能,缓解症状,延缓肾损害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设法控制糖尿病,实行规范治疗,使血糖、血压、脂肪酸的异常代谢得以纠正,以及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生活规律,充足的睡眠,减轻精神压力,降低患肾病的概率。如果您已经发现了尿蛋白等肾病症状,请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早期预防和治疗,延缓肾病的进展。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