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怎样分类?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8-1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在糖尿病患者发生10年以上以上时出现。它是由于高血糖导致肾脏血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改变,从而使肾脏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通常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第1期:微量白蛋白尿期(年龄管理期)。这个阶段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肾脏的病理改变还没有出现。在这个阶段,只有一些微量白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检测到。

  2. 第2期:轻度肾病(糖尿病坏疽病期)。在这个阶段,肾脏开始出现一些病理改变,肾小球滤过率略有下降。表现为尿液中微量白蛋白(30-300毫克/克肌酐)的排泄增加,但还没有明显的肾功能损伤症状。

  3. 第3期:中度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病期)。在这个阶段,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表现为明显的微量白蛋白尿(300-2000毫克/克肌酐)。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贫血、骨痛等不适症状。

  4. 第4期:重度肾病(蛋白尿期)。在这个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肾脏功能减退,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多种症状。

  5. 第5期: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在这个阶段,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极低,需要进行肾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进展缓慢,但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应该从控制血糖、控制高血压、保护肾脏、加强锻炼等综合方面入手,尽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