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影响广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根据中医理论,胃肠属于脾胃众阳之气,是人体消化、吸收、运输和排泄的基础功能器官,脾胃的健康与否往往决定了人的身体状态。
常见的胃肠疾病有胃炎、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肝硬化等。这些疾病的发生,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食物因素和饮食习惯的关系。以下是导致胃肠疾病的一些元凶:
1.辛辣刺激食物-长期大量食用辛辣、腌制、油炸等食品,容易使胃肠受到刺激,形成胃肠黏膜炎症。
2.咖啡-咖啡因对胃肠不利,有破坏性,长期过量饮用容易对肠黏膜造成损伤,加重胃肠疾病。
3.浓茶-茶中的茶碱会刺激胃肠道蠕动,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引发疾病。
4.腐败发霉食品-感染性腹泻症状由于常食用发霉、变质、腐败、未煮熟熟食或口感奇异的食物。
5.冷热不均食物- 食用过于冷却或烫热的食品,容易使胃肠受到刺激,导致肠胃病。
6.热性食物-热性食物如辣椒、酒、羊肉等易引起肝阳上亢,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疾病。
7.重口味食品-含较高量的味精、盐、香料、酒等,加重胃肠负担,造成肠胃不适。
8.含防腐剂食品-含有亚硝酸盐、硝酸盐的肉制品,如腊肉、鲜肉类加工品、蜜饯等易诱发肠胃道疾病。
9.过分偏食-加重对胃肠功能造成损害,如以蔬果或特定的肉类为主食。
10.暴饮暴食-快速进食、吃得过饱过快、缺乏咀嚼等行为,容易诱发消化不良或者更严重的胃肠道炎症。
11.暴饮烈酒-容易导致消化器官的受损、消耗脾胃阳气、胃壁损伤。
12.冷饮-喝过冷饮会使脾胃受到冷刺激,导致胃黏膜病变和肠道麻痹,容易诱发腹泻、痢疾等病。
13.厨余废弃物-霉变过期食物、剩饭剩菜等废弃物产生的细菌、病菌、病毒等会导致胃肠道感染。
14.吃夜宵-人体生物钟调节,晚上胃肠运动减慢,胃酸含量减少,长期吃夜宵会对肠道造成过度刺激,引发胃肠疾病。
15.长时间饥饿-胃肠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引发酸中毒,影响胃肠道生理运动,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总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节制,以此来预防和治疗胃肠疾病。同时,多注意心理调节,保持乐观心态,摆脱压力,也有助于有效的减轻胃肠疾病的发生。大家可以多在家中种几盆养生植物,营造安静、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