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出现了,你注意到了胃肠疾病吗?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8-11

  胆结石是指胆囊或胆管中沉积的固体物质,主要由胆固醇和胆色素等成分构成。在我国,胆结石是较为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胆结石也会引起胃肠疾病。

  首先,由于胆结石影响胆道的正常排空,胆汁不能顺利地排出。胆汁中蕴含的胆盐、胆固醇等成分长期积攒会引发炎症反应,甚至导致胆囊炎和胆管炎等严重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肝功能会出现损害,表现为黄疸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胃食管反流也会因此加剧,胆汁倒流到胃肠道内会刺激胃酸的分泌,进一步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

  其次,胆结石也有可能引起肠胃道疾病。在肝血虚弱的情况下,胆汁囊积的病人可能出现伴有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的肠胃道疾病。尤其对于敏感性肠病病人来说,胆汁刺激对胃肠道的损害更加严重。

  因此,及时治疗胆结石、维护肝肠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中医将胆结石定义为“胆实”,主张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药物辅助治疗等方式来治疗。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利水、化瘀止痛、行气解郁等。其中,黄连、黄芩、牛黄等清热解毒的中药被视为是对付胆实的最好选择。

  总之,胆结石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当它发生时,注意及早治疗并采取适当的调养生活方式可以保障肝肠道的健康,预防进一步的消化系统病症。

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