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判断心律失常

来源:宏韵中医     时间:2023-08-10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中医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是由于心脏气血不调和脏腑功能失衡而引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如何判断心律失常吧。

  首先,中医会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症状和体征。面色苍白、舌苔淡白或带有白衣、脉象弱细等都可以提示心脏气血不足,容易导致心律失常。而面色绛红、舌苔黄燥、脉象弦数等可能是心火旺盛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其次,中医会进行望诊,观察病人的胸腹部有无凹陷、膨胀、震颤等现象。若胸腹部有明显的凹陷或膨胀,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而引起心律失常。同时,还可将手指轻触心前区,观察有无心前区震颤,如果能感觉到明显的震颤感,也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

  此外,中医还会进行闻诊,倾听病人心音的声音。正常的心音应该是规则的“lub-dub”声,若出现心音不规则、弃搏或节律不齐的情况,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征兆。

  接着,中医会询问病人的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等,通过问诊的方式获取更详细的信息。有些病人可能会因为情绪波动或劳累而出现心律失常,中医通过了解这些情况来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和诱发因素。

  最后,中医还会进行切诊,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切诊是指脉诊,中医医师通过检查病人的脉搏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平常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而当心律失常发生时,脉搏可能会变得快速、缓慢、弱强不等,脉象也可能会出现弦数、浮细等异常情况。

  总之,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来判断心律失常。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体内外的因素,并结合中医的独特理论,能够从整体角度全面了解心脏的状况,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和治疗方案。同样,我们也应该重视心律失常的防治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心律失常,保护心脏的健康。

疾病科普